小殷被齊玄素任命為大掌教特使,離開玉京,再次見到了五娘。
這一次,小殷遵從老齊的指示精神,交代完老齊的有關(guān)命令之后,表示自己要到基層去,要到第一線去。
五娘思考之后,同意了小殷的請求。
于是小殷扮成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披上靈官甲胄,混入了大掌教親軍之中。
小殷這次終于不扮三十歲的婦人了,因為小殷實在扮不像,以她的性格,扮個青年還差不多,畢竟男人總是少年,這種年紀(jì)不大的年輕男子有些孩子氣也勉強說得過去。
齊玄素跟小殷說得很清楚,不是讓她建功立業(yè),也不是讓她游戲人間,更不是讓她扮豬吃虎,而是讓她能明白普通人在想什么。
你站在宏大的立場上,什么天下一統(tǒng)、千秋功業(yè)、名垂青史,當(dāng)然激動人心??稍谄胀ㄈ丝磥恚@些都沒有意義,與他們無關(guān),那么他們到底在想什么?他們豁出性命是為了什么?為財,為義,為情?還是迫不得已?
從這一點來說,小殷只是扮演一個普通靈官,就像普通靈官那樣行事,再合適不過了。
齊玄素算是想通了,就算小殷不做九代大掌教,以小殷的修為、資歷,還有他和張月鹿留下的各種政治遺產(chǎn),小殷必然是道門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如今的九代弟子們在干什么?有些還在道宮里學(xué)習(xí),有些也只是低品道士,小殷已經(jīng)是二品太乙道士,參與到各種大事之中,與六代弟子、七代弟子談笑風(fēng)生,八代弟子除了齊玄素等極個別人都要差點意思,其他九代弟子怎么能跟她比?
如果小殷沒有足夠的手腕,還是滿腦子天真幼稚的想法,那么這些饋贈反而會成為禍?zhǔn)?。有人會想著謀奪小殷手中的權(quán)力,或者是利用小殷。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zāi)殃,便是這個道理。
所以齊玄素干脆開始有意識地教導(dǎo)小殷如何運用手中的權(quán)力,相信身邊人,也不相信身邊人,忠或不忠由不得他們,信或不信也由不得自己,只要小殷能明白這個道理,待到齊玄素飛升之后,也不必?fù)?dān)心小殷——小殷不是人,很有可能是從她躋身仙人之日才開始計算百年之期,如此一來,小殷飛升的時間會很晚,而且以小殷的資質(zhì),就是成就一劫仙人也不是不可能,她的人間之路還長著呢。
這樣有一個好處,齊玄素的好多理念能夠被傳承下去,不會人亡政息,也不會像五代大掌教那樣被人反攻倒算。
有一個壞處,若是小殷做了九代大掌教,可能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大掌教,小殷的抽象刻在骨子里,在權(quán)力巔峰的時間久了,又難免會恣意妄行,難說她會整出什么花活。若是小殷不做大掌教,那么可能一人即三師,真正架空大掌教,成為比姚令還可怕的幕后黑手,或是被某位大掌教反殺,被釘在道門恥辱柱上,落得姚令一般的下場。
不過走到這一步,許多事情也由不得齊玄素了。
說句誅心之論,如果小殷是張月鹿那樣的理想者,也許會半道崩卒,可小殷從來不是理想者,說不定會走得更遠(yuǎn)。
接下來,轟轟烈烈的太平山攻防戰(zhàn)終于開始了。
蘆州戰(zhàn)事進行到現(xiàn)在,所謂計謀的作用已經(jīng)不是很大,雙方差不多是明牌了,就是硬實力的比拼,取不得巧。
三十六部雷神從天而降,如同三十六座山頭。
從被制造出來的那一天算起,三十六部雷神就沒有全力施展,此番尚屬首次。過去不是不愿,而是不能,畢竟沒有那么多神力。終于在這個道門大發(fā)展的世道,不必受到神力的限制,不過諷刺的是,首次亮相竟用在了道門內(nèi)戰(zhàn)。
在成百上千的張家道士驅(qū)動下,三十六部雷神腳踏大地,緩慢前行,給人的感覺就是群山在移動,大地轟隆作響,比十萬騎兵發(fā)起沖鋒還要震撼。
不必刻意激發(fā)神通,雷神的氣息已經(jīng)在太平山的上空凝聚雷云,黑云壓城,籠罩太平山,其中有無數(shù)天雷瘋狂涌動。
不過緊接著太平宮方向便有一道浩大劍氣沖天而起,將上空的雷云的攪了個稀碎,其中暗藏的雷電也化作無數(shù)電芒流螢就此散去。
轉(zhuǎn)眼之間又是恢復(fù)天清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