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雅沒有在第一時間正面回答齊玄素的問題,而是說道:「八部眾同樣起源于道門,在玄圣時代的中后期,有過一次三師更迭。正是這次三師更迭間接導(dǎo)致了八部眾離開道門?!?
齊玄素作為萬象道宮出身,對于這段歷史自然知之甚詳。
道門六位大掌教,只有兩位大掌教曾經(jīng)在任期內(nèi)統(tǒng)一更換過三位副掌教大真人,一位是造就了如今三師的五代大掌教,另外一位是初代大掌教,也就是玄圣。
玄圣重建道門之后,冊封三位副掌教大真人,那時候還沒有三師的說法,分別是初代正一道大真人張鸞山、初代全真道大真人上官莞、初代太平道大真人秦素。到了玄圣的中后期,玄圣決意改革道門,裁撤三道,權(quán)歸九堂。想要裁撤三道,就從三道首領(lǐng)開始變革,于是二代正一道大真人顏飛卿、二代全真道大真人姚祖、二代太平道大真人東皇上位。
更換三位副掌教大真人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收回三道的部分權(quán)力,劃歸九堂,具體到全真道,便是取消造物工程,將造物的職能權(quán)限劃歸到天機(jī)堂和化生堂。因為造物工程被廢除拆分,所以導(dǎo)致了八部眾的出走。
從這一點(diǎn)上來說,上官雅說得沒錯。
值得一提的是,初代副掌教大真人與第二代副掌教大真人之間并無輩分上的差距,都是初代弟子。張鸞山與顏飛卿是師兄弟的關(guān)系,上官莞與姚祖是師姐妹的關(guān)系,秦素與東皇是叔嫂的關(guān)系。
齊玄素示意上官雅繼續(xù)說下去。
上官雅接著道:「家祖是末代地師徐祖的弟子,算是玄圣的師妹,一直都是玄圣左膀右臂,深受玄圣的信任,這才能成為玄圣重建道門之后的初代地師。齊次席,你是全真道弟子,在你看來,玄圣為什么要用姚祖換掉我家祖先?」
齊玄素一怔,還真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回答。雖然從大局概念來說,更換三道首領(lǐng)是必然,但繼承人不止一個,為什么是東皇、姚祖、顏飛卿成為副掌教大真人,還是有原因的。
正一道的原因很好解釋,兩個字,世襲。
玄圣是十分反對代代世襲的,在這方面,李家其實還要好些,畢竟李家的義子制度擺在那里,義子女婿也可以掌權(quán),玄圣本人沒有子嗣,真正開始世襲化,其實已經(jīng)是東皇上位以后的事情了,在當(dāng)時是沒有問題的。
世襲問題最嚴(yán)重的是張家,號稱非張姓不得繼承大天師之位,玄圣為了打破張家的世襲制度,不惜將張家世代傳承的大天師改為了天師,又強(qiáng)推自己的好友顏飛卿上位,使其成為第一位異姓天師。顏飛卿本身就是老天師張靜修的弟子,又有玄圣的鼎力支持,師兄張鸞山也沒有與他對抗,仍舊是激起了軒然大波,在玄圣之后,一切又回歸從前,再無異姓天師。
初代太平道大真人秦素就是玄圣的夫人,玄圣讓她出任初代太平道大真人并非私心,而是當(dāng)時的太平道山頭林立
,需要一個足夠威望之人去鎮(zhèn)壓,玄圣身為大掌教自然不能親自出面,只好由掌教夫人代為出面。
待到東皇能夠獨(dú)當(dāng)一面,玄圣又要謀求渡劫,需要一個足夠可靠之人在日常代行大掌教職責(zé),居中調(diào)停三道,秦素便回去做掌教夫人,代行部分大掌教職責(zé),主持金闕事務(wù),再加上佛道形勢嚴(yán)峻,正值用人之際,東皇便順勢上位。
正一道和太平道的原因清晰明了,唯獨(dú)全真道沒有十分明確的原因,硬要說個理由,就是姚祖的境界修為夠高,擁有大巫血脈。可這個理由十分牽強(qiáng),可以說是優(yōu)勢,也可以說是劣勢,并不沖突。比如太陰真君,同樣境界修為極高,可沒做成副掌教大真人。
再有,二代地師是姚家的開創(chuàng)者。換而之,當(dāng)時的姚祖沒有家族勢力在背后支撐,就
如今天的齊玄素,也許有些朋友或者靠山,本質(zhì)上還是孤身一人。
齊玄素沉思了片刻,遲疑道:「大巫血脈?」
上官雅道:「所謂的大巫血脈對于一家一姓來說可能很有意義,可放眼道門的大局,大巫血脈也好,青丘山血脈也罷,都沒有太大意義,最起碼還達(dá)不到副掌教大真人的高度。」
「當(dāng)年的造物工程名義上是由家祖主持,因為家祖是徐祖的弟子,而徐祖又是八部眾計劃的集大成者、「帝釋天」的制造者,所以表面上看起來也是合情合理。但在實際上,造物工程的真正核心是當(dāng)時的全真道二號人物姚祖,甚至有造物工程不可一日無此君的說法?!?
「家祖當(dāng)時之所以能夠壓過姚祖出任初代地師,不是因為家祖比姚祖更強(qiáng),更多還是因為全真道當(dāng)時有很多徐祖的舊部,玄圣需要家祖穩(wěn)定局勢。待到玄圣徹底掌握了道門大局,又要更換副掌教大真人,家祖自然要退居二線,而當(dāng)時的姚祖一有能力,二無勢力,無疑是最合適的接班人選?!?
齊玄素對于這個消息可以說是既意外又不意外,雖然那位上官祖師是初代地師,但后來居上與張家、李家成鼎足之勢的卻是姚家,由此就可以看出二代地師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