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后,考院沉重的大門,緩緩開啟。
考場外原本靜靜等候的人群,突然熱鬧了起來。
“出來了!出來了!”
“是我兒子,估計發(fā)揮得不錯”
“我大哥也不差,紅光滿面的”
議論聲中,考生們陸續(xù)走出,神色各異。
有的昂首挺胸,面帶紅光,有的則垂頭喪氣,面色灰敗,步履沉重。
人群中,立刻有家人迎了上去。
“兒啊,昨天我好像聽到文鐘響了,是不是考場里有……”一位父親的話剛說到一半,聲音卻戛然而止。
臉上的好奇瞬間被一片茫然所取代,愣愣地看著自己的兒子。
“我……我剛想問什么來著?”
“老了,老了,太健忘了?!备赣H撓了撓頭,尷尬地笑了笑。
“哦,對了,考得如何?”
相似的情景,在考院門前不斷上演。
無數(shù)人心中都涌動著一股莫名的激動,心里盤旋著一個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可話到嘴邊,卻又化作一片空白,只剩下普通的問候。
人群角落,大伯也伸長了脖子,豎著耳朵。
周圍的人議論紛紛,卻都只是些尋常的考后閑談。
“奇怪,這幫人怎么回事?”大伯心里犯著嘀咕,同時目光也在人群中不斷搜索。
“璘哥兒怎么還不出來?”
等了許久,眼看著考生們都走得差不多了,大伯也忘了自己好奇什么。
搖了搖頭,自己真是咸吃蘿卜淡操心。
應該是來問璘哥兒考得怎么樣來著。
不止是等候的人不對勁,先出來的考生們,也覺得渾身不對勁。
明明感覺自己情緒高漲,但就是不知道為何興奮。
“我感覺這次發(fā)揮得前所未有的好,文思泉涌,案首有望??!”
“可我總覺得,好像忘了什么天大的好事,心里空落落的?!?
就在這時,兩個身影一前一后,從考院的大門內(nèi)并肩走出。
正是盧璘與崔皓。
大伯眼睛一亮,連忙擠開人群迎了上去。
走進一看,只見盧璘臉色蒼白如紙,眼下掛著濃重的黑青,整個人一副疲憊不堪的模樣。
大伯一邊搖頭嘆氣,一邊以一副過來人的口吻開口教育侄子。
“璘哥兒,這會知道大伯這些年的辛苦了吧?!?
盧璘聞,無力地翻了個白眼。
你那叫辛苦?
不過盧璘此刻懶得和大伯爭辯,連開口的力氣都沒有。
他現(xiàn)在只想找張床,立刻躺下,睡他個三天三夜。
寫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篇文章,幾乎耗盡了他所有的心神與才氣。
大伯見狀,繼續(xù)念叨著:“沒事兒,這題目我也看了,確實是難?!?
“尤其是你年紀還小,不懂什么是孝,什么是悌,寫不出來也正常?!?
一旁的崔皓忍不住搖頭失笑。
考場內(nèi),聽到縣太爺提到盧璘出身柳家書童,原本崔皓是不信的。
什么樣的貧寒之家,能教養(yǎng)出這樣的盧璘。
這等連崔家,甚至連當世大儒都教導不出的麒麟兒,竟真的出自市井人家。
可看到盧璘大伯的行舉止,他才終于信了。
大伯一見到盧璘,被強行壓下的記憶碎片,突然又翻涌了上來。
他猛地一拍腦門,滿是好奇:
“哎呀,瞧我這記性,人老了就是不中用!”
“連這么大的事,都能忘了!”&-->>lt;br>“璘哥兒,快跟大伯說說,你們考場里是不是有什么異象?是不是有個考生寫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