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文書抬頭,瞪大眼睛看向王揚。
方嚴臉一冷:“請公子不要說和本案無關(guān)的事?!?
王揚理所當然道:“有關(guān)啊,你的回答,可以幫你理解,我的回答?!?
方嚴忍下一口氣,說道:“去過”
“姑娘們穿什么顏色衣服?”
“五顏六色?!?
“哪五顏?哪六色?是一共有五顏、一共六色,還是五六合十一色?”
方嚴哼了一聲:“不過是成辭泛指,如何征實?”
“我說的也是成辭泛指,你為什么就在這兒征實呢?”王揚反問。
“椎髻翦發(fā)如何是成辭?”
“‘椎髻’出《論衡》‘化南夷之俗,背畔王制,椎髻箕坐’;‘翦發(fā)’出《說苑》‘客必翦發(fā)文身’。如何不是成辭?方都護還是要多讀書?。 蓖鯎P惋惜一嘆。
方嚴臉上煞氣隱現(xiàn)。
這小子滑得跟泥鰍似的,問了這么半天,竟然沒抓住一句把柄!
偏生還是他娘的高門士族,不僅用不得刑,連重話都不好說,真真的打不得、罵不得,這么下去,如何完成劉大人的交待?
他從匣子里拿出一支小箭:“這個公子認得吧?”
王揚看了一眼:“不認得?!?
方嚴本想下套,沒料到王揚直接說不認得!
他忍怒道:“公子之前不是說被小箭所射嗎?現(xiàn)在如何說不認得?!”
“我又不知道是不是這一支。再說當時危險,我一沒細看,二不通弓箭,小箭什么樣,我怎么知道?”
方嚴馬上問道:“那你為什么說小箭?”
王揚神色無辜:“典故啊!晉張瑩《后漢南記》云:‘南蠻用小箭,便叢林近射,走草如飛’,我跟著張瑩用,有問題嗎?”
方嚴臉皮微微一抖,吸了口氣道:“公子句句用典,可還有自已的話嗎?!”
王揚正色道:“方都護這說的是什么話?《易經(jīng)》云:‘君子以多識前往行,以畜其德’。胤征羲和,陳《政典》之訓;盤庚誥民,敘遲任之。此所謂明理引乎成辭,征義舉乎人事。我效仿前賢,引經(jīng)據(jù)典,可錯之有?”
方嚴氣得太陽穴血管怦怦直跳,他問案多年,老于刀筆(刑訟案獄),卻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吃沒文化的虧!這小子明明胡七八扯,可全拿圣人的話作虎皮,自已竟連反駁的話都找不出來!問案問到這種地步,也算窩囊!世家子弟能通經(jīng)治學就了不起嗎?還不就是有個好姓?呵!
“有十四人在樂家綠籬墻角門外,被這種小箭射死,公子是否知道?”
“不知。”
“蠻人下手如此狠毒,那對你為什么只是恐嚇,沒有射殺呢?”
王揚抬眸瞥了方嚴一眼:“聽你這話還挺遺憾唄?”
兩個文書忍笑。
方嚴嚴肅道:“請公子問答我的問題?!?
王揚表情玩味:“那你說我為什么聽你在這兒廢話,而不抽你兩個嘴巴呢?”
方嚴大怒,拍案道:“王揚!我奉長史令問話于你,你敢辱我?”
“放屁!有你這么問話的嗎?我是犯人嗎?我有嫌疑嗎?本公子出于對柳兄的同情,所以配合你答一下,你還當真了?”
方嚴嚯的一下站了起來,緊盯王揚眼睛:“汶陽蠻距此三百多里,就算一路行山中,那是如何繞過成安、靈阻兩戍的?!”
“我怎么知道,你問他們?nèi)?!?
方嚴圖窮匕見,目光逼視:“真的有蠻族嗎?聽說你和柳公子不睦......”
“你真的不是閹人?聽說你不舉......”
“你!”
王揚一指方嚴:“誣告者反坐!你若有證據(jù),便來拿我。無憑無據(jù)地兜圈子,你當我陪你聊天呢!走了!”
王揚站了起來。
方嚴冷笑:“公子怕是走不了了!”
王揚囂張一笑:
“哦?我現(xiàn)在就走,看你怎么攔我?”
——————
注:古時寫竹簡文牘需用刀筆,對則筆寫,錯則刀削,所以“刀筆吏”專門指文吏,后來又逐漸窄化成專務(wù)案獄文書之法吏,因為玩弄文辭,或刀或筆,可操縱案件,輕重由其手。且以筆為刀,又能殺人。所以漢時士大夫很討厭刀筆吏,認為他們苛察污枉,以文辭陷阱網(wǎng)羅致罪(謂之“文深”)。又以對刀筆吏為恥辱,所以李廣寧可自殺也不愿被刀筆吏詰問:“且廣年六十余,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矣?!?
不過漢時大臣不愿對刀筆吏而自殺的原因比較復雜,有文化風氣上的,也有制度上的,不光是刀筆吏的問題,闡述起來體量太大,就不展開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