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劍出鞘,刃泛寒光!
陳青珊持劍而立,氣息冷冽。
鬧事者見狀,頓時不敢向前。
此時謝府四仆和劉昭、庾于陵帶領的郡學弟子們也趕到臺前,形成人墻,防止再有人沖上石臺。
謝星涵高聲道:“王爺在此!凡有趁亂毆斗、起哄鬧事者,都抓起來!交由王爺處置!”
巴東王本想“神隱”看戲,卻被謝星涵當眾點出,斜了謝星涵一眼,輕笑道:“就屬這丫頭心眼多?!比缓鬀]好氣地抬了抬手。
孔長瑜見微知著,趕緊上前幾步,喊道:“不要亂!都回到座位上!誰再動手,嚴懲不貸!”
此時包圍陸老先生的人群又爆出兩聲驚呼:
“師父醒了!”
“陸老還活著!”
之前要為老師報仇的幾個弟子趕緊下臺去看師父,想渾水摸魚揍王揚的人也不敢再動手,都做鳥獸散。
王揚聽到陸歡沒事,也松了口氣。
“陸老!你說,我在聽!”徐伯珍湊到陸歡跟前。
陸歡嘴唇發(fā)紫,輕輕顫動,聲音斷續(xù):“此子......天才縱逸,遠過于我......有此讀書種子,天下......幸甚......”
說完便暈了過去。
弟子們也不顧什么論學什么王爺的,趕緊送老師去醫(yī)館。
陸歡這一離場,接下來的事情倒有些不好辦了。
按規(guī)矩,三都講討論定輸贏。如今缺了陸歡,程序上是有瑕疵的。
并且按照原定順序,這論學還有第二論、第三論,然后互作問答,都講發(fā)問,最后才能定勝負??赏鯎P直接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把整個古文學派否掉了!以一人之力橫掃全場!連三位都講在被橫掃之列!這后續(xù)程序也沒法進行了。
所以無論從實際形勢上,還是陸歡在離場前說的話,王揚都是毫無疑問的勝者。
可現(xiàn)在的問題是,不管徐伯珍還是沈驎士,都不愿裁定王揚獲勝。
因為一旦認定王揚取勝,就表達他們也認可《古文尚書》是偽作的結論,那自已數十年研究《古文尚書》之功,不都成笑話了?往日所書專著,不盡成廢紙?!
當然,也不全是如此功利的因素,即便從學術角度來講,認定《古文尚書》為偽,乃是天大的事,總不能憑你王揚講一通,就認了吧。
雖然聽著確實很有道理,但具體如何,還需要考索推敲,兩人都研究了一輩子《古文尚書》,誰都不愿如此草率地接受王揚的結論。
但要說硬判王揚輸,兩位老先生也沒那么厚的臉皮。
人家一個人舌辯群儒,三都講一起下場,都被駁了個啞口無,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怎么好意思硬說人家論學輸了?就算豁出去不要臉了,也沒法服眾啊!
不想判贏,也不能判輸,所以就陷入沉默而又古怪的僵持中了。
騎衛(wèi)長王沖天素來心胸狹窄,還嫉恨那日在市場上失了顏面的事,他知道王爺傾向王館學,此時眼睛一轉,俯身向巴東王說道:
“王爺,不如以都講缺席為由,宣布此次論學結果待議,或者直接作廢......”
巴東王笑道:“那兩個老家話要臉,難道本王就不要?”他松了松筋骨,看向王揚,問道:“你手中拿的那是什么?扇子嗎?”
誰也沒想到,在此種場合下,巴東王與王揚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這個!
當然,王爺這句提問,正好問到了在場不少年輕學子的心坎處!
他們對于這個問題的關心,甚至超過了勝負!
王揚心中一喜,原本還設計了幾個引出扇子出處的橋段,現(xiàn)在有王爺詢問,反倒省事。
“此扇名為折扇,是我從荊州大市西面的‘涼友齋’中買的,說是天下間只有此店有賣,乃是一位隱士高人的發(fā)明。那位隱士在發(fā)明此物時還寫了首小詩:
不要千金裘,不做萬戶侯。百年如一夢,此物最風流!
我當時瞧著有趣,便買了一柄,暇日把玩,確實有些意思。只是價錢不算便宜,要一萬錢一柄,整個涼友齋一共也就只有十柄而已?!?
謝星涵嘴角微微一動,弧度微妙。
巴東王向孔長瑜道:“去,叫人買幾把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