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年點了點頭。開始憑借記憶搜羅有關王維學與棋劍樂府的事項,北莽州數遠不如一統春秋的離陽王朝,只有寥寥八州,傳承數百年的慣用州名,在北莽女帝手上無一幸免被篡改了一遍,分別是姑塞龍腰東錦西河,金蟬玉蟾寶瓶橘子。
王維學的老子應該就是寶瓶州的持節令,是徹底掌控一州的北莽實權重臣,北莽素來不分持節令的權,不像如今離陽王朝在一道內分設節度使和經略使相互制衡,故而在北莽當上持節令,若還是沒些話語權,只會被嘲笑,但這種情況極少出現,能夠擔當一州霸主的人物,無一不是具備雄才大略的官梟,北莽女帝從不否認對這八位權臣的信任,直不諱遠勝過宮城內那些養不熟的親生骨肉,當下北莽八個持節令中只有一名是出身王庭皇室,還是排在末尾的橘子州,寶瓶州是北莽境內唯一土地肥沃不輸江南的軍糧來源地,轄境雖不大,但寶瓶州持節令的權柄,分外沉重。少年王大石說王維學家中坐擁金山,還真是被他給一語中的了,所以價值百金的蛇游壁,對寶瓶州持節令的公子而,九牛一毛。
北莽的江湖與州數稀少雷同,遠不如離陽王朝這般百家爭鳴,人脈資源都被三十來個高門大宗給壟斷十之八九,其余幫派不過是茍延殘喘,伸長脖子討要一些殘羹冷炙罷了。
棋劍樂府能在這些龐然大物里坐五爭三,殊為不易,樂府能人輩出,每一任大府主都是驚采絕艷的絕世通才,幾乎無所不精,往往都會出任北莽官制里真實存在的帝師,地位相較持節令還要尊崇三分。棋劍樂府尤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不管能養活多少張嘴,一定是按照天底下全部詞牌名的數量來收納弟子門徒,如今天下公認的詞牌名有六百一十二個,便意味著這時的棋劍樂府最多共計有六百一十二人,除非有文壇大家新創了詞牌名,并且有名篇傳世,樂府才會新添一個名額。但樂府中已經棄用禁用詞牌名六十四,而且還有相當數量的詞牌名絕不輕易動用,只要沒有合適人物出現去摘取頭銜,也任由空懸。
滿打滿算,如今棋劍樂府應該不會超過五百人,也難怪如過江之鯽的北莽顯貴子女瘋魔了一般想要進入這座宗門,而上次頭回登上武評位列第七的洪敬巖便出身棋劍樂府,其詞牌名是更漏子,此詞牌名原本在樂府并不出奇,只在居中的第四等位置,但相信洪敬巖橫空出世以后,更漏子會成為樂府將來最炙手可熱的詞牌名,下一任如非是不輸洪敬巖的大才,肯定沒辦法摘入囊中。
徐鳳年屈指算來:“一等詞牌名五個,傳承數百年始終不作變更,二字詞牌名以寒姑奪魁,三字以太平令和劍氣近兩者并列,四字詞牌中以卜算子慢第一,加上一個銅人捧露盤。歷代太平令都是大府主,劍氣近是劍府府主,棋府與樂府兩位府主在詞牌名上并無要求。不過上代與當代兩位太平令沒能做成帝師,緣于北莽女帝登基以后曾經當面斥責太平令一句,自古而來,祭祀以天地君親師排位,寡人無父母可跪拜,你若自視能與天地齊肩,再來做這個帝師。這話不愧是當皇帝的人說出口的,聽著就霸氣。不過太平令沒當成帝師,現任寒姑成了太子妃,也算打一個耳光給顆棗子。北莽自己排位的頂尖高手,離陽王朝武評第四的斷矛王茂所在四大江湖支柱,要遠多于棋劍樂府,但要說離北莽王庭最近的一個門派,還是棋劍樂府?!?
北莽借著南邊武當山年輕掌教劍斬氣運、以及李淳罡一劍破甲兩千六的東風,新鮮出爐了一份囊括兩朝高手的武評,但是這兩人都因為一位兵解一位重傷,沒有登榜,有過河拆橋的嫌疑。離陽王朝一直對本朝武評頗有微詞,但這次對北莽蠻子給出的排榜,竟然大多數都心服口服,榜首當仁不讓是武帝城王仙芝,榜眼是北莽當之無愧的軍中第一人拓跋菩薩,探花是桃花劍神鄧太阿,接下來依次是棋劍樂府蟄伏二十年終于一鳴驚人的洪敬巖,三入皇宮如過廊的曹長卿,新晉成為天下刀客領袖的大將軍顧劍棠,唯一一位敢正大光明進入北莽帝城的魔道巨擘洛陽,橘子州持節令慕容寶鼎,當年惜敗于槍仙王繡卻知恥后勇的鄧茂,綽號人貓的韓貂寺排第十。
一朝各五位,稱得上是南北平分天下。但顯而易見,北莽的排名要相對更低,這也是離陽王朝認可這份點評的關鍵。這種不偏頗嚴重的排榜,水分才少。
額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份榜單末尾還專門點出了兩位三教中的圣人,分別是北莽身兼國師的道德宗宗主,麒麟真人。還有就是兩禪寺的主持方丈。
其中偏偏不用劍的洪敬巖一人便撐起了棋劍樂府的大梁。
“不知道王維學的詞牌名是什么。記得好像詞牌名里有個鳳凰臺上憶吹簫,豈不是與人見面就得報上這么長長一串?而且,這個名號,實在是雅俗共賞,不知道哪個倒霉蛋有魄力走出棋劍樂府?!?
徐鳳年抬頭笑過以后,看了眼驕陽,黯然呢喃道:“李老頭,榜上沒有你呢。你惱不惱這樣健忘的江湖?見到了認死理的姜泥,看你怎么拐騙她跟你學劍。還有騎牛的,你這個王八蛋就不知道多呆一會兒,武道天下第一啊,在武當山賞你不總說不管啥第一,總要撈一個當當嘛。你他娘的唯一一次不膽小,就騙走了我姐,我都沒跟你算賬,好歹讓我這個小舅子行走江湖,也好跟人吹噓不是?”
少年王大石伸手擦汗時,無意間看到徐公子的側臉,再吃力踮起腳跟,鬼鬼祟祟偷瞄了一眼那名女子的背影,心里跟著惆悵起來。
他的惆悵原因很簡單,自己個子都還沒她高啊。
————
世子殿下興許說不是兵法行家,卻也絕不是門外漢,望著眼前淪為兩朝戰爭棋盤上棄子的雁回關,感到不可思議,非但沒有城垣頹敗雉堞崩剝的荒涼,反而比起早前在王府一張老舊地圖上的標識來得雄壯三分,在遠方便粗略算計一番,顯然經過重筑的方形關城,城圍擴六里至九里,城墻由夯土為磚石,城頂外建有垛口外包青磚的擋馬墻無數,甚至連點將臺都已豎起,看著竟有一種微縮襄樊釣魚臺的錯覺。本不打算入城的徐鳳年在遠望雁回關城墻后馬上毛遂自薦,跟著劉妮容公孫楊和三名魚龍幫青壯一同入城,既然沒有城衛,更不需要任何路引,徐鳳年走入城內,下意識瞇起眼,第一眼不是去看那些銳氣與匪氣十足的人來人往,而是盯著一反常態不在城外而是在城內建造的甕城,按照兵書舊制,
甕城都會建在城外,再者雁回關里的內甕城在城體上挖有約莫是用作藏兵的孔洞,徐鳳年早先聽到李義山與徐驍談及戰略層面的軍國大事,偶然提到甕城改良,便有設置藏兵洞一說。但內甕城多半用于大城擺出死守的態勢,小小一個夾在兩朝中間的雁回關,哪怕要做出兵糧寸斷的死守,又經得起幾千鐵騎的蹂躪?
在荒瘠大漠無依無靠,孤立無援,雁回關就是一塊無論添加多少佐料都美味不起來的雞肋,竟然如此砸下金銀的耗費心血,背后主謀,到底意圖何為?徐鳳年驀地升起一股要將這顆釘子狠狠拔掉的沖動。
少年時代便流亡北莽的公孫楊露出一種濃濃緬懷的情緒。
幾名灰頭土面追逐玩耍的孩童朝他們一行人有意無意接近,公孫楊上前兩步,好似主動迎接上兩名孩子的同時碰撞,那兩個瞧著六七歲大真實年齡只會更大上三四歲的孩子沒有跌倒,游魚一般從公孫楊身側分別滑過,見到劉妮容的訝異,公孫楊輕笑道:“不過是丟了幾兩碎銀,這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