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主要是兩個內容。
第一個內容是鼓勵民間團體、個人,加入支教事業。
第二個內容是對在支教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民間團體、個人進行獎勵,表彰。
這可是國宣部的正式文件,有了這份文件,那些民間的支教團隊,支教個人,再也不是獨自前行,從這一刻起,他們有了后盾,有了靠山,有了官方認證。
而白俊德作為陳輝父親的秘書,拿著這樣一份文件,來參加陳輝的婚禮,也意味著陳輝的父親,已經認可了陳輝所做的事。
甚至可以說,是陳輝間接促成了這份文件的出臺。
很快,陳珊講話完畢。
在臺上的時候,陳珊就看到了白俊德,她自然是認識白俊德的。
陳輝父親在地方工作時,白俊德就是陳輝父親的秘書了,后來,陳輝父親進京,白俊德也跟著進京。
說白俊德是陳輝父親最為信任的人,一點兒也不為過。
“陳主任,這是孫部長讓我帶來的文件,他希望陳輝能在婚禮上,看到這份文件?!?
白俊德又將宋思銘交還的文件,轉給陳珊。
陳珊看到文件內容,也知道陳輝的父親,是什么意思了。
這也讓陳珊長出了一口氣。
盡管,她和陳輝的父親,因為感情不和,在陳輝很小的時候就分開了,但夫妻關系能結束,父子關系卻沒辦法結束。
作為一個母親,陳珊不希望陳輝與父親的關系,一直處于冰點。
這就需要有一個人率先低頭。
而陳輝在發布公開信,公開辭去公職的那一刻,就不可能再低頭了,所以,低頭的那個人,只能是陳輝的父親。
可陳輝的父親,身居高位,讓他低頭,同樣是難上加難。
陳珊一時間,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而如今,隨著這份文件的出現,僵局總算是被打破。
半個小時后,開席之前的間隙,陳輝也看到了這份國宣部下發的紅頭文件。
看到紅頭文件的瞬間,陳輝有些恍惚。
在他的成長之路上,父母其實是缺失的。
特別是父親。
可是,成年之后,父親對他的要求又非常多,期望又特別高,這讓陳輝很不爽,產生了強烈的逆反情緒。
盡管,接受了安排,進入了體制,但進入體制后,他卻是做什么錯什么。
父親為數不多的幾次直接給他打電話,都是嚴厲的批評。
換之,陳輝從小到大,都沒有得到過父親的認可。
眼下這是第一次。
支教這件事,陳輝其實是希望得到別人認可的,可他卻從來沒有奢望過,得到父親的認可。
一,父親從來沒有認可過他。
二,父親站得太高了,很難體會到“民間疾苦”。
可事實證明,他對父親的了解,是片面的。
站得高,不代表就彎不下腰,父親這次是真正地彎下了腰,看到了他,也看到了他所堅持的支教事業的意義。
白俊德并沒有留下吃飯,“賀禮”送到,便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