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傅卿忍不住問他:“你對陳家跟吳家可以稍微客氣一點兒,這兩家人還算是好相處?!?
周應淮卻不以為然。
“被流放的能是什么好人?!?
當天,除了單獨那幾家之外,老劉頭已經挨家挨戶的說了做木炭的事情,也把價格告訴了他們。
“周家媳婦兒談好的就是這個價錢,你家要是覺得低了,那就別跟著她干,今天這事兒就當做我沒說過?!?
“我只是想著你家情況不好,地里的菜還沒長出來,家里到處都需要銀子,這才想著幫你們一把?!?
“我可是第一個就跑你家來了,你要是不愿意,我現在就去另外一句一家?!?
......
這番話老劉頭進一家說一遍,原封不動,一字不差。
現在鎮上的木炭價錢大家都心知肚明,之前就已經錯過跟著周家賺錢的機會了,這次還比之前多了一文,再錯過,那就當真是虧到姥姥家了。
“做,我們做!”
得了肯定,老劉頭才接著往下說。
“鑒于村里來了幾乎新人家,你們相處下來覺得如何???”
鄉親們心里都有桿秤,知道誰家不好相處,毫不意外,除了王大有這個人見人恨,狗見了都要咬幾聲的之外,那就是錢家和陳塘山家了。
“那我就不去他們三家了,這些錢你們也不許跟他們家任何人提。要是被我知道了,別說這筆錢你分不到,將來再有其他好事兒也輪不到你們頭上?!?
“還有,這回的價錢就是十九文錢,我家春生親眼看了契書,做不得假。要是再有人敢說周家私下拿回扣,那就別怪我不近人情了?!?
交代完這些,老劉頭又去了下一家,說的依舊是這一番話。
一個字都不曾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