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兩天時間,鎮上能買得起二十文錢一斤炭火的人家已經備足了能過冬的量,不需要再買了。
而賣炭的又不止他們兩河村,還有其他地方來的。
那些賣的晚,為了能出手,價錢比二十文低。而品質更差一些的,價錢幾乎與往年一樣,窮苦家庭也能買上一些。
這樣一來,兩河村里這些人家的木炭就剩了下來。
想出手,可價錢還不及當初傅卿談好的十八文錢呢。
吃了甜頭的大家怎會愿意做虧本的生意,所以才又厚著臉皮求到了周應淮這里。
可沒想到周應淮一點兒人情都不講,直接就這么走了。
“周應淮這事兒辦的不地道,有事兒都不想著村里大伙兒?!?
“你拉倒吧,人家當初找咱們商量的時候可就只有那幾個人同意,現在他自然帶著那幾家人走了?!?
“馬文光家不是賠了三十斤木炭給秦蘭月帶走嗎?他現在還能拿得出炭來?”
“周家跟他家這么好,連羊都能送給他家,幾斤木炭算什么?”
說起這個,又有人著急起來。
“那咱們還要再燒炭嗎?”
“燒什么炭?現在手里這些都夠燒到明年了的?!?
到了鎮上,掌柜的見他們如約將木炭送來,聽說多了十斤,連那十斤也一并買了。
各家分了錢便散了,等買東西后又在鎮口相遇。
如今鎮上的蔬菜價格都要比得過一斤肉了,可眼下兩河村除了周應淮家,其他家里的菜都還沒長成,眼看著錯過了這個賺錢的機會,這幾個大男人每花一文錢都恨不得掰成兩半用。
等買好了自家需要的東西,周應淮便往鎮口趕,突然又聽見有人在身后喊。
他腳步不停,好似根本沒聽見這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