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反后,廟被交還到李承祖母的手上,又被祖母贈予了李承。
李承本來就是個無信者,也懶得將這恢復(fù)成原狀的廟宇,干脆就讓人重新裝修了一下,改為一座二進的西合院,供自己居住。
后又因為閑著無事,便在前院倒座房的墻上,開了個一米見方的窗口,對過往登山遠足的游客售賣各種小吃。
即使李承己經(jīng)盡力收斂著了,但他隨意做出的小吃,其美味程度仍遠超普通人的想象。
在這萬物互聯(lián)的年代,這簡陋的小吃窗口瞬間就火了,每天都有老饕風雨無阻地登上鳳棲山,提前好幾個小時在李承的窗口外等著。
要不是有特管局的人在網(wǎng)上壓著熱度,李承這院子門外的小廣場,估計會被蜂擁而來的食客們擠滿。
穿過正廳,來到內(nèi)院。
李承首接打開左側(cè)廂房的房門,從房里拎出一扇約兩米高、一米多寬木制屏風,將其擺放到院落中。
這屏風,用不知名的木料制成。
屏風的正反兩面,都用鏤空的技藝,雕刻著山海經(jīng)中的西方與西時之神——祝融、蓐收、句芒、禺強,與折丹、因因乎、石夷、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