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戶城是北伊勢的門戶,也是伊勢神宮的門戶。道門大軍已經(jīng)兵臨城下。
不過不同于傳統(tǒng)的蟻附攻城,道門的陣地距離城墻較遠,只能看到一門門已經(jīng)準備就位的火炮。
炮管如林,漆黑的炮口對準了神戶的城墻,蓄勢待發(fā)。春風呼嘯,將各種旗幟吹得獵獵作響,城頭上的士兵們雖然握著火銃,也有少量火炮,但還是感覺到絕望。
城下的可不是投石車,而是重型火炮。炮彈和石頭能相提并論嗎?至于他們的火炮,還使用傳統(tǒng)的實心彈,所謂實心彈,就是一顆實心的鐵彈,而道門的火炮卻是開花彈,即能夠爆炸的炮彈。
除此之外,東海水師的艦隊已經(jīng)從海上逼近了神戶城,他們的艦炮可以覆蓋小半個神戶城。
不過這都不是最讓人絕望的,陸地的重炮也好,海上的艦炮也罷,終究還有城墻作為掩護,就算不能擋下全部,總能擋住大部分炮火。
神戶城不同于久居城,久居城本質(zhì)上是陣屋一級,城墻簡陋,很容易就被轟成廢墟,可神戶城卻是被天門經(jīng)營多年的一座大城。
從城門洞的深度就能窺得城墻的厚度,并非如院墻一般只有一層薄磚,城墻上方寬闊如大道,平均寬四丈左右,可供六馬并行而不顯擁擠,也只有這樣的城墻才能放置火炮床弩等守城器械。
城墻的本質(zhì)是夯土包磚,以火炮擊毀外面的包磚不難,想要擊穿四丈夯土,那就有相當難度了,最起碼一時半刻之間不會被轟破。
最讓人絕望的是頭頂天空,道門這次終于派出了飛舟部隊,可以直接越過城墻,對城內(nèi)實施打擊。
巨大的
“應龍”在神戶城的上空巡游,在地面上投影下巨大的陰影,使得城內(nèi)的氣氛格外壓抑,好似每個人的心頭上都籠罩了一層烏云。
眾多鶴舟隨行,如眾星捧月,同樣投下陰影,仿佛是魚群。這可真是黑云壓城了。
顧慮到各種影響,道門并沒有使用能夠直接摧毀措溫布作坊的大威力
“鳳眼”,而是釋放了眾多火箭。這可不是被點燃了的箭矢,更像是大號的煙花,不過威力肯定是比煙火大得多,如漫天火雨紛紛落下,城內(nèi)建筑以木質(zhì)結構為主,立時燃燒起熊熊烈火。
而且道門的針對性很強,主要就是對準了城內(nèi)貴族聚居的區(qū)域發(fā)射火箭,將那些豪華宅邸引燃,化作沖天大火。
其實無論是從人心大義的角度出發(fā),還是從兵事的角度出發(fā),攻擊貴族聚居區(qū)域都是最好的選擇,只有讓他們這些人感到恐懼,才有可能迫使神戶城開城投降,否則平民百姓死傷再多,那些貴族也只當是一個數(shù)字而已。
隨著火箭落下,街上銅鑼聲四起,各種喧鬧聲音此起彼伏,有四散奔逃的,也有到處救火的。
其中不乏衣著華貴之人在仆役護衛(wèi)的簇擁下,離開已經(jīng)燃起大火的房屋,奔逃避難。
從天而降的火箭讓這些貴族感受到從未體驗過的巨大恐懼,以往只要躲在厚厚的城墻后,無論外面是怎樣的血雨腥風,都侵擾不到他們的頭上。
而現(xiàn)在,貌似高大的城墻卻無法阻擋道門的火箭,死亡隨時都會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在戰(zhàn)前,不少武士貴族還叫囂要戰(zhàn)到房無完瓦、地無凈土。結果火箭剛剛落到他們的頭上,不僅威脅到他們,也威脅到他們的家眷,立時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一片哭天喊娘。這樣的火雨持續(xù)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看其架勢,幾乎要將城中的貴族區(qū)域燒成灰燼才肯罷休。
好不容易等到飛舟的火箭洗禮結束,城外的重炮又轟鳴起來。一顆顆炮彈幾乎同時落在城墻上,綿延數(shù)里的城墻轟然震顫,無數(shù)灰塵自城墻縫隙中升騰而起。
雖然炮彈無法擊穿城墻,但還是在城墻上炸開一個個巨大的坑洼,露出墻磚下的夯土。
看書喇城頭上的老式火炮還未來得及開炮,就已經(jīng)被道門的火炮定點打掉。
那些守城的士兵則更為凄慘,直接就是尸骨無存,被炸成血霧,而血霧又被火焰燃燒殆盡。
還有部分炮彈越過了城墻,落在城內(nèi),轟然炸開。連續(xù)不斷的炮擊仿佛地震一般。
連綿的炮聲如同雷鳴。滿城雷火。與之同時,海上的東海水師艦隊也開始炮擊神戶城。
艦炮的威力更在陸地重炮之上。神戶城在鋼鐵火雨的洗禮下,無聲嗚咽。
三千玄甲重騎并未投入攻城,仍舊在等待著。最起碼要等到在城墻上炸出足夠大的缺口,才是大軍下場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