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觀著實幫了朱雄英不少忙。
即便才剛剛任職不到一個月,黃觀就已經(jīng)替朱雄英解決掉了不少難題。
更可怕的是黃觀這個人知識面非常廣,無論是哪方面都略懂一些。
朱雄英拿后世的一些觀念和黃觀交流,黃觀也能快速消化吸收。
打造鐵甲船的事,自然而然也是要交給黃觀的。
這個人實在是太好用了。
朱雄英第一次覺得身邊有人相助是如此愜意。
之前的他一直單打獨斗,無論實行什么新政策基本上都是親力親為,直到今天才碰上了黃觀能替自己分憂。
……
蒸汽機已經(jīng)問世,工業(yè)革命也就不遠了。
現(xiàn)在的大明,完全屹立在世界之巔。
歷史上,明初的國力遠遠沒有現(xiàn)在強盛,甚至連三分之一都達不到。
因為老爺子在剛建立大明時重農(nóng)抑商,實行了禁海政策,導致當時的海面經(jīng)濟全都被一些走私商販給搶走了。
在永樂朝,鄭和下西洋好幾次,其中有一多半都是虧本的。
雖說其中和朱棣好面子離不了關系,但這也能說明當時的大明完全不注重海面經(jīng)濟。
鄭和前幾次交換回來的商品全都是些奢侈品,諸如香料之類的。
香料在當時的大明算的上是硬通貨,凡是從海外進來的香料基本上都能賣個天價。
一來二去,鄭和也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商機,在后面幾次下西洋的過程當中購進了大量的香料返回大明去賣,這才使得后面幾次下西洋沒有虧損。
按理說,這個時候大明就應該發(fā)現(xiàn)海上所帶來的收益是巨大的,應該在多方面解除海禁,大力促進海上貿(mào)易。
但結果并不是。
到成華年間,甚至去海外進香料的生意朝廷都不愿意干了。
……
“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東瀛的銀礦最多,澳大利亞的鐵礦最多。”
安排完造船的事后,朱雄英開始打起了鐵礦的主意。
不管什么時候,鐵礦都是一個國家舉足輕重的資源。
尤其現(xiàn)在還在蒸汽時代前期,對鐵礦的需求量更是巨大無比。
“澳洲是不錯,但現(xiàn)在的澳洲還是一片荒地吧?”
“難不成還要派人過去開發(fā)?”
對大明來說,開發(fā)澳大利亞顯得很沒有必要。
澳洲的各種資源對大明來說很不吃香,即便是鐵礦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做好準備工作。
這中間投進去的人力物力,已經(jīng)大大超出鐵礦所能利用的價值了。
對大明海商來說,去澳洲還不如去非洲。
到目前為止,大明到非洲已經(jīng)有了一條非常清晰的航道,并且許多船只對去非洲早已是駕輕就熟,中間幾乎不需要承擔什么危險。
而去澳洲可就不一樣了,那完全就是一片陌生的海域,即便是經(jīng)驗豐富的船員到陌生海域也不敢保證百分百不會出事。
況且,現(xiàn)在的澳洲連文明都沒有出現(xiàn),那里的人完全可以稱之為野人。
開發(fā)澳洲,對大明朝廷來說很難實現(xiàn)。
“看來這件事還是要請別人幫忙了?!?
深思熟慮之后,朱雄英還是想出了其他辦法。
澳洲肯定是要開發(fā)的,畢竟那里的鐵礦實在太誘人了。
但考慮到其中的難度之大,朱雄英最后還是選擇了讓其他人來代替大明開發(fā),到時候大明只需坐收漁翁之利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