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皇叔的小心思,朱高熾心里還是很清楚的。
不就是想借著這個機會對東瀛發(fā)難,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嗎?
據(jù)朱高熾了解,兩位皇叔的城池遠遠不及燕城。
不管是從哪方面來說,兩處藩地都被治理的一塌糊涂。
也正因如此,東瀛的商人大多都在燕城盤踞,不會涉足到晉城和齊城。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東瀛人在晉城和齊城的地位太過低下,根本不會被當做人來看待。
大明雖然早就廢除了奴隸制,但在東瀛可沒人能管得了這兩位皇子。
“兩位皇叔能親自來看侄兒,侄兒心里十分感動?!?
“以后若是有什么侄兒能做到的,還請兩位叔叔盡管提?!?
朱高熾虛弱的說道。
不管如何,面子工程還是要做的。
畢竟漂亮話誰都會說,不管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現(xiàn)在還是要盡量穩(wěn)住這層關系。
雖說兩位皇叔的藩地發(fā)展的一塌糊涂,但軍事實力卻遠超自己。
單從數(shù)量上來看,三座藩地的兵力都差不多。
但軍事實力不能只靠兵力衡量,領兵在其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三叔這邊不用多說,論軍事天賦甚至都不輸自己的父王。
七叔雖說名氣不大,但在軍事方面也很有造詣。
再不濟,也不是自己所能夠碰瓷的。
燕城現(xiàn)在的兵力雖然不少,但城中卻無大將鎮(zhèn)守。
和其他兩座城池對比起來,燕城顯得尤為薄弱。
朱惘和朱榑來不及休息,簡單問候過朱高熾后便匆匆騎馬離去。
摸清楚燕城的情況后,現(xiàn)在最重要的就是利用這個機會動兵。
若是等到父皇下令,只怕再難出兵。
現(xiàn)在是自己擴大勢力的最好機會,絕對不能輕易放過。
留給兩位皇子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每一分每一秒都顯得尤為珍貴。
回到晉城后,朱惘立馬開始調集兵馬向東瀛犯難。
所用的理由,自然是為侄兒討個公道。
東瀛現(xiàn)在的情況十分糟糕,一旦兩位皇子出兵,他們根本沒有什么抵抗能力。
和大明交戰(zhàn)過后,東瀛已經損失了近一半的兵力。
更重要的是,大明已經把東瀛的青年一代給打空了,留在城內的大多都是一些老弱病殘。
現(xiàn)在的東瀛就算是強行征兵,也難以擴充多少兵力。
朱惘自然沒有把東瀛放在眼里,畢竟他盤踞在此已久,對他們的情況多少還是了解些的。
憑他城中的兵力,打東瀛根本不費吹灰之力。
“王爺,王爺!!”
“有好消息,好消息啊??!”
朱惘正在營地中抽打著東瀛奴隸,下邊一位百戶突然騎馬來報。
見他急急忙慌的樣子,朱惘有些不滿。
“慢點說,那么著急干什么?”
“這東瀛能有什么好消息讓你這么著急?”
“難不成足利義滿投降了大明?”
百戶氣喘吁吁,急忙跪倒在地行禮道:
“王爺,確實是天大的好消息!”
“我等行軍時,在幾公里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銀礦!”
“那銀礦的面積十分大,并且還是露天的,那銀子多的,一麻袋都裝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