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簽署賠款條約之事,早就被朱雄英給登在了大明民報之上。
百姓看到后無一不為大明感到自豪,心中全都是無比的暢快。
人群中,不少人都在高喊“大明萬歲”。
朱雄英見怪不怪,但其他幾人可就沒那么淡定了。
這還是自己認識的應天府嗎?
馮勝,朱棣,朱榑,朱惘等人不禁捫心自問。
自己走了也不算太久,但現(xiàn)在應天府的一切他們幾乎全認不出來。
“這真的是應天府?我怎么感到分外陌生?”
“如若不是看見正陽門,恐怕我都不敢認!”
朱榑忍不住感嘆道。
應天府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各方各面都讓幾人嘆為觀止。
“大侄子可真厲害,能把應天府修繕的如此秩序井然,我那小破城比起這里差遠了!”
朱惘兩眼放光,迅速開始觀察城中建設的一些細節(jié),打算照搬到自己的東瀛藩地去。
……
朝堂之上。
司禮掌太監(jiān)開始高聲朗誦馮勝,朱惘,朱棣以及朱榑等人的功績以及賞賜。
而朱元璋就坐在龍椅之上靜靜聽著,朱雄英則在一旁站著。
賞賜多以馮勝為主,畢竟他可是三軍統(tǒng)帥,多少面子要給到。
輪到三位王爺時,便就不一樣了。
“皇上有旨,將東瀛肥前城設為晉王朱惘藩地,改為晉城?!?
“皇上有旨,將東瀛筑后城設為燕王朱棣藩地,改為燕城。”
“皇上有旨,將東瀛肥后城設為齊王朱榑藩地,改為齊城。”
藩地內(nèi)的一切,當然是由藩王自己全權負責。
但有一點除外,那就是立法權。
按照朱雄英所定下的規(guī)矩,大明的律法凌駕于一切之上。
但并不是說藩王不能私自立法,而是藩地法律和大明法律產(chǎn)生沖突時,主要以大明律法為主。
其他的朱雄英倒沒有或多干涉,以前藩王手下的兵馬有嚴格的限制,到如今也被朱雄英給取消了。
你愛有都少兵馬就有多少兵馬,哪怕全民皆兵也沒人管你。
這等政策,相比于之前已經(jīng)算是徹底放開了。
這不禁讓三位藩王有些驚喜,沒想到現(xiàn)在政策竟然定的如此寬松。
在這之后,三位藩王便開始招兵買馬準備向藩地帶人。
海外就藩的事,很快就被朱雄英登在了大明民報之上。
同樣的,三位藩王也給出了一系列移民優(yōu)惠。
“去晉王的地界多好,晉王這邊管分配媳婦,只要你是沒有結婚的年輕男性,到了那都會給你分配東瀛媳婦,這多好??!”
“那還不如去燕王這,去燕王這的路費由燕王全部報銷,并且去了就給田產(chǎn),還是五畝起步,這對我們簡直誘惑力十足!”
“別忘了齊王這,免除賦稅五年,這也是相當不錯,可以省去一大筆錢?!?
三位藩王心里都清楚,人才才是關鍵。
只要有了人才,藩地的建設便可大大加快。
東瀛發(fā)展落后,人才肯定也跟不上大明的腳步。
想要讓藩地快速發(fā)展,只能先是招攬各路人才。
為此三位王爺可謂是費了不少心思,不僅給出了種種移民優(yōu)惠,甚至還主動上門招攬人才。
……
燕王府中。
徐妙云正在和朱棣討論搬家之事,不料朱棣卻突然來了一句。
“你們暫且先留到應天府,東瀛之地緩幾年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