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為難許久,最終沒有答應:“我勸你趁早歇了這個念頭,和那邊冷點也好,再熱乎下去你只怕又要惹禍。你這孩子的性子......哎?!?
雖說不是什么大毛病,也要看是什么情形。
往先家里只做生意那會兒,性子浮躁一些,不過是起些口舌之爭,至多虧些錢罷了。
可自打家里起來后,這孩子的毛病就變得格外顯眼,很容易惹事。
那羅總兵的教訓才管用了不到半年,他又開始膨脹飄起來,比那些正經(jīng)勛貴子弟還有派頭。
勸也勸過,罵也罵過,都收效甚微。這么大的兒子,總不好打一頓。
沈琳見母親不答應,心中不快,咕嘟著嘴回了家,仍不死心和妻子不住盤算。
相比較于大房的失意,二房此時就風光得多了。
原先只顧著捧李氏忽略鄧氏的人,如今都圍在鄧氏身邊轉,態(tài)度比李氏那會兒更加熱切殷勤。
其實沈瓊芝和二哥二嫂的關系,并不比和大哥大嫂的關系親近太多。
可落在這些一知半解的人眼中,二房實在是有運道,抱對了大腿,幾個孩子都投靠去東廠那邊,如今身價倍增。
不像大房那幾個,雖然沒什么人敢針對,但明顯的冷落了不少。他們自己面上也有些訕訕的,想是心中有數(shù)。
鄧氏心滿意足之余,并沒有忘記這一切是誰給的,想著法子要回報籠絡小妹。
恰好沒多久便是自己生日,鄧氏早早給沈瓊芝下了帖子,請她來坐坐。既是找個機會熱鬧聚聚,也是讓她散散悶,調(diào)整一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