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什么鐵線,而是鄧元無意中鼓搗出來的鐵絲,在橫七豎八隨意編織之后,接口處還繞出一個個張牙舞爪的尖刺,不用講究造型和尺寸,就這么被團成一張張糟爛的漁網似的。
時值夏季,正是牧草瘋長的時節,于是這些鐵絲漁網完美地隱身在了草地上,不到近前根本看不到。
更何況現在是夜晚。
正在疾沖的可延部騎兵猝不及防之下就吃了大虧,烏索河上游的水流沖擊而下,將吐火羅部的防御工事一下子沖了個七零八落,原以為再沒有暗藏的危險了,他們準備以速度的優勢痛打落水狗,卻沒想到沖在最前的戰馬踩到了這種從所未見的“鹿柴”。
漁網會崩斷,鐵絲不會,于是人和馬被絆倒,摔在鐵絲漁網上,那些接口處的尖刺讓他們仿佛在草原上體驗了一把滾釘板,倒地的人再沒有能爬起來的。
沖勢一下子被打亂,可延騎兵在發現前方有陷阱時迅速調整戰略,直行走不通,那就兩邊包抄。
于是他們在經過短暫的混亂和調整后迅速朝兩邊癩子山間的山谷中沖去,那種不算平坦并且很狹窄的山間道路,雖然己方不太好走,沖不起速度來,但是對方也是一樣,而且這種地形絕不可能有埋伏。
諾爾臺將全軍劃分成了好幾部分,而眼下這支突襲小隊共三千人,是可延部本族中的精銳,也是諾爾臺的親信部隊。
帶隊的統領迅速分析了眼前的局勢,現在他們身處癩子山的包圍中,前方幾里外山勢開始收縮,最終合圍,只留下一個不算太大的豁口。
吐火羅部駐扎的地方還是選得很有頭腦的,這樣的平坦地形,三面環山,后方只有一個窄口,不怕被人包抄,但出擊卻一點阻礙都沒有。
對方的大軍肯定就在那豁口后邊,埋伏著等待時機,然后忽然沖出。
不用懷疑,看看前方那些假裝被洪水沖得慌亂的吐火羅胡人就知道,這些人只是魚餌,故意引誘他們過來的。
但是那又如何?豁口后已經傳來隱約的廝殺聲,可延部大軍已經從兩翼摸過去了。